南美洲的牛肉、北歐的甜蝦、東南亞的帶魚……急凍鎖定的風味如何守住“冷鏈防疫關”?記者近日從北京微芯區(qū)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獲悉,由該院研發(fā)的長安鏈隱私計算平臺已大規(guī)模應用,支撐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“北京冷鏈”。
長安鏈是我國首個自主可控的區(qū)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。長安鏈隱私計算平臺在高水平保護供應鏈隱私信息的同時,實現高并發(fā)數據處理,精準管理百萬噸冷鏈食品,服務超30萬從業(yè)人員,大幅提升監(jiān)管的穿透能力,支撐疫情風險迅速處置。
“進口冷鏈的監(jiān)管平臺就像人的流調系統一樣,如果出現問題,也需要快速追蹤、精準定位?!北本┪⑿狙芯吭航鉀Q方案部主任黃瑾介紹,北京市2020年9月啟動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建設,2020年11月1日正式上線“北京冷鏈”,可實現對進口冷藏冷凍肉類、水產品的電子追溯管理,并與國家級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實現數據對接。
2021年2月12日,這一平臺進一步拓展追溯品種,將全部進口冷凍食品納入追溯范圍?!霸诒O(jiān)管后臺,冷鏈食品的來源、流向都能清晰鎖定”,北京市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的工作人員說。
記者在北京微芯研究院創(chuàng)新展廳內看到,北京進口冷鏈食品追蹤全景展示動態(tài)屏幕中清晰標明了食品進口國、食品批次、食品流通統計等欄目,并不定期更新進口食品的累計流入、流出重量、累計發(fā)貨次數及累計收獲次數等信息。
如何在監(jiān)管進口食品的同時實現對企業(yè)商家的隱私保護?長安鏈技術團隊相關科學家介紹,針對涉疫冷鏈食品,可以快速精準定位與問題商品相關的原產國、進口口岸、上游企業(yè)、同批商品、運輸人員、運輸車輛及經營場所,實現“物、人、車、庫 ”的全鏈條大數據鎖定,第一時間定位風險,在數據使用方搭建“芯片級安全屋”,完成數據“可用不可見”。
也就是說,通過高性能“芯片級安全屋”計算和數據加、解密授權等隱私保護策略,使得隱私計算在不分享明文數據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共享,將數據共享中存在的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從根源上切斷。
平臺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7月5日下午,“北京冷鏈”平臺已接入企業(yè)2.71萬家,記錄進口冷鏈食品品種9.5萬個、商品批次41.9萬個,流通產品152萬噸,涉及126個國家和地區(qū)以及我國全部省級行政區(qū),日均流通產品約470噸。平臺在保障多方經營主體的商業(yè)隱私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,追溯全市冷鏈食品全程數據,有效支持北京市在疫情常態(tài)化防控背景下的冷鏈食品相關監(jiān)管。
除食品溯源外,長安鏈與隱私計算也正在持續(xù)推進在國家重大關鍵場景的應用,例如政務服務、普惠金融、綠色減碳、醫(yī)療信息共享等領域,為我國建設基于區(qū)塊鏈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有力支撐。黃瑾提到,目前包括區(qū)塊鏈技術在內,西方許多國家已經開展了長時間研究,微芯研究院也將持續(xù)攻關“卡脖子”難題,在底層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,力爭達到世界級領先水平。
網友評論
條評論
最新評論